江北小巷深处,邂逅宁波帮昔日辉煌
| 招商动态 |2016-04-22
建筑是历史的凝固。
宁波帮巨子们在白沙街道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存。3.2平方公里的土地,坐落着37处老宅,主要是新马路近代建筑群、贝家巷建筑群、生宝路近代建筑群、戴祠巷近代建筑群、德记巷建筑群等。它们既有典型的宁波马头墙、石窗青瓦建筑特色,也融合了上海的石库门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宁波商帮文化烙印。
这些藏在白沙街道悠长小巷内的历史文化建筑,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商帮“开放、创新、重商、务实”的文化图腾。
在对这些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利用过程中,白沙街道根据文保房各自的时代风格和建筑特点进行统筹规划,注重以街区、院落等方式将文保房资源有机组合,形成规模效应,并着力吸引文化创意、建筑设计等现代产业形态,将文化产业寓于传统历史文化建筑中,这也是对宁波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江北岸近代建筑群
谢氏旧宅
谢氏旧址座落江北区白沙路96号。这是一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碰撞融合的三层西洋式楼房,占地面积530平方米,由水泥、砖和石材砌成,红白相间的外墙透着浪漫、奔放、激昂的气息。
据史料记载,始建于1903年的“谢氏旧址”原为甬籍煤炭业巨商谢蘅窗的私宅,宁波沦陷后,侵华日军第五师团第九旅团部曾设在江北,谢宅被日军占据。现由南京军区宁波房地产管理局使用。
德记巷历史文化街区
以江南三合院为建筑蓝本的时尚商业街区—德记巷历史文化街区。从晚清到民国,德记巷涌现出大量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精美住宅,其中以德记巷1号董宅、12号严宅、18号方宅3幢市级文保建筑为代表,是宁波比较典型且保留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老街。
德记巷全长212米,总占地面积约419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897平方米。从2010年开始,白沙街道对德记巷实施了全面的整修,并将作为招商引资平台,整体定位为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为主的时尚商业街区,招商对象体现品质化、时尚化、休闲化、特色化主题。
贝家巷历史建筑
贝家巷历史建筑群,包含石窟门等民国时期建筑和清朝时期建筑,共有文保点和文保房10余处,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主要产业以文化、创意、休闲为主。将王宅、孙宅、李宅等多个文保房进行改建,灰墙墨瓦,这个幽藏于城市中的荣耀与梦想,将是一个崭新的平台,既是白沙街道深厚文化底蕴的显示,也是企业展现形象、提升品位的渠道。
新马路近代建筑群
位于江北区新马路38、40、42号、新马路36弄1-5号,是两幢民国时期石库门建筑所组成。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两幢风格相似,结构布局稍有改变。主体建筑为二楼传统建筑,三合院式建筑平面布局,每进院落前均为石库门。建筑群中间以甬道相连,建筑面积约为827平方米。前进开有三个大门,主楼通排相连,后进南立面围墙开有大门五个,主体建筑风格与前进类同。现由宁波江北白沙孔医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入驻。
王宅
新马路36弄11号、13号、15号王宅整一排为民国时期建筑,集西洋式建筑与石窟门建筑于一体,由三个院落组成,整体建筑坐西朝东,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鲍宅
座落于江北区新马巷5号(新马路36弄9号)的鲍氏民居,是民国时期由一旅沪商人所建,抗战时曾被当作日军的电讯局。其建筑外形比较特殊,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外墙立面上饰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及回纹等几何图案。面阔五开间,高两层。屋顶陡翘,由三个双坡顶高低错落组成,呈东高西低之势。该建筑构造讲究,外形宏伟,风格独特,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目前由江北城区房管所、新马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
屠宅
屠宅建于1934年,又是一座石库门建筑。据有关史料记载,作为中西化合璧的建筑,宁波近代民居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中期,20世纪20年代趋于鼎盛,那年代一半以上的宁波民居样式是石库门,“屠宅”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据说其主人是黑白牙膏厂的老板。屠宅占地面积约626平方米,大门朝北,为水泥磨石子石库门,门楣上设几何图形。主楼高两层,面阔五开间带两厢,采用近代西式木屋梁架。
洋房和李宅
位于新马路28号的“洋房”其实才是真正的李宅,“洋房”坐北朝南,正房三开间带两厢房,上下两层,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建于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之前,最初的房主人姓王,上海籍人氏,于1935年卖给杭州人李屺堂。现在的李宅位于新马路18号,其实它原先的主人姓孙,建于1928年,业主孙禹塘是香烟公司的老板。宅院是幢三间一弄二层楼小洋楼,其建筑面积约有780平方米,目前由江北区白沙街道拆迁办使用。
记得十几年前人民路拓宽之时,新马路口有一座民间称为“五层楼”的“春晖草堂”被忍痛拆除,它是解放前宁波最有名最高耸的一幢私宅,房主人是官僚资本家张天锡。所幸同方位尚有不少虽然相对较低矮,但文化含量却不低的洋房保存着,如与“洋房”和“李宅”紧临的“范宅”、“陈宅”、“孙宅”等等就是当时的产物。
泗洲路文保房
徐宅和严宅
位于泗洲路8号的徐宅,原本是昔日徐姓大户人家所造,风格上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布局,据说当年徐家主人将其卖给了宁波的源康布店老板。
严宅与徐宅同为源康布店股东严康茂的宅第,严康茂是鄞县富商,他所经营的源康布店,不仅货色多,货色好,就连员工的素质也比一般同行高,说宁波人会做生意,其实严康茂就是个代表。严宅是一幢民国时期的院落式洋房,现存建筑坐西朝东,大门为朝北石库门,整体格局为前后楼房二进,院落二重,占地面积为389平方米。
章宅
位于泗洲路9号,这是一幢洋房式石库门民宅,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被章元大酒厂老板买下。章元大是开酒坊的,宁波沦陷时,他举家逃到上海。章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317平方米。主楼屋面为硬山式洋瓦盖顶,面阔三间一弄,后进楼房为四开间砖木结构。
许宅
座落在福兴巷15号,毗邻泗洲路。该宅建成于1935年,是当时房产商用来销售的商品房,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903平方米,由一个主房和几个偏房租成,主房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上下两层,主房南面建有若干偏房,南北房有木制空中走廊相接。宅子由当年宁波正大火柴厂高级职员许仁根买下,故称“许宅”。
许宅、章宅、严宅等文保建筑联成一体,布局集中,招商方向为文化类、创意设计类、总部经济类等产业。
戴祠巷近代建筑
刘宅
刘宅座落于江北区戴祠巷5-7号。该建筑群为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由两进石库门院落建筑和花园水池茶厅组成。主体建筑座西朝东,两进石库门建筑之间有一甬道。建筑平面布局、结构、风格类同,均为三合院式,占地面积约1865平方米。该宅保存完整,规模较大,是江北岸地区唯一的临花园水池的石库门建筑。主楼梁架采用穿斗式带前廊,高二层。面阔三间二弄,北侧有水池略成正方形,茶厅高二层,临水池而建。
盐商房
盐商房位于江北区戴祠巷4号,是一幢民国初期中西合璧的洋房建筑。大门朝南,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二层砖木结构。现存由大门、主楼与北侧偏楼及西侧附属用房。占地约为432平方米。该宅保存完整,建筑较精致,风格较典型。主楼面阔五间,其中三间有廊。层面为硬山顶式小青瓦压顶,二层廊前有车木瓶式栏杆及木柱。一层为水泥磨石子柱,柱端有雕刻精美的石柱头,下为六边形水泥柱。
戴祠巷文保房整修完成后,意向引进文化类、创意设计类、总部经济办公等行业。
生宝路文保房
金宅
位于生宝路6弄1-3号的金宅是宁波保留相对完整的民国时期近代居民建筑群。金宅占地面积1295 平方米,建筑面积1923平方米,为三幢并列式石库门建筑,整体建筑由三个三合院式院落组成,外围均为石库门建筑风格。主体座西朝东(偏东南)。每个院落构成和布局基本一致,大门为水泥磨石子与砖砌的石库门,有半圆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装饰,门框为水泥磨石子。主楼主楼高二层,面阔五开间,有两厢,前廊有瓶式车木栏杆。从2011年开始,白沙街道对金宅实施了全面的整治。金宅保存完整,对研究宁波近代商业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郑宅
郑宅位于江北区生宝路8号,是一幢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洋房,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该建筑坐北朝南,高二层。主体建筑呈三合院式,由主楼、左右厢房和后附屋组成,占地面积约235平方米。主楼为硬山式小青瓦压顶,面阔三开间,前置廊。主体建筑进深五柱,梁架为穿斗式。
钟宅
生宝路10弄3号钟宅。是一幢结合中国传统布局和西洋外观设计的民国时期三合院式建筑。主体建筑座西朝东,由大门、主楼、两厢和后偏房组成。主楼面阔三间,高二层。厢房高二层,左右对称。后偏房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柱三檩,硬山顶。
